今日惊蛰,吃梨远病!养生记住“三喝四捂三动”,增强抵抗力

发布时间:2020-03-05 浏览量: 606

今日惊蛰,吃梨远病!养生记住“三喝四捂三动”,增强抵抗力

厦门银龄 今天

今日10时57分 惊蛰 


春雷响、万物生。今天,我们迎来惊蛰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有云:“蛰,言发蛰也。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。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

 



惊蛰·习俗


民谚说:“过了惊蛰节,锄头不停歇。”这个时节,气温和地温都逐渐升高,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,田野间、大棚里,处处一派繁忙景象。除此之外,全国各地还有许多有趣的民俗。



吃梨



惊蛰这一天,全家都要吃梨。在陕西、山西及苏北一带流传有“惊蛰吃个梨,一年都精神”的民谚。


还一种说法是,惊蛰之后虫害多,吃梨的寓意是和害虫分离,远离疾病。




蒙鼓皮



古人认为,惊蛰,天庭有雷神敲天鼓,人间趁此时蒙鼓皮。《周礼》卷四十《挥人》篇云:“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。”古人相信,顺应天时,才能事半功倍。 




打小人



惊蛰平地一声雷,爬虫走蚁应声起。人们手持清香、艾草,熏家中四角,以香味驱赶蛇、虫、蚊、鼠和霉味,这演变成一种驱赶霉运的习俗“打小人”。


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,一边口中念着打小人“咒语”,希望害虫和坏运气不要骚扰自己。




惊蛰·养生


惊蛰节气,天气转暖,但是“倒春寒”不时袭来,还是流感高发的时节。专家建议,做到“三喝四捂三动”,调整好身体机能,抵御疾病。


惊蛰有三喝


01


百合杏仁粥:止咳安神




如果经常干咳,而且晚上咳得更严重,影响到休息和睡眠,可以喝点百合杏仁粥。


百合具有补中益气、温肺止咳的功能,杏仁有祛痰、止咳、平喘的作用。 



02


白菊花泡茶:润燥去火




牙龈肿痛、便秘干燥,不妨喝点花茶。花茶中以菊花为好,而菊花中以白菊花为佳。


泡冲白菊花茶,代替水来喝,可以起到疏散风热、清热解毒的作用。



03


葱白萝卜饮:预防感冒




惊蛰时节是流感高发时期,可以熬点葱白萝卜汤喝,也可以先将白粥熬好,再加入葱白焖煮一会。


鼻塞、嗓子不舒服时喝一些,有预防感冒的作用。



惊蛰要四捂


01


头颈捂一捂:上身全暖和




春捂,第一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头颈,避免因头颈受风寒带来的不适,如头痛、头晕、颈肩胀痛或感冒、气管炎等。


外出时可戴帽子或系一条围巾,不宜过早穿低领或V字领上衣。 


02


手腕捂一捂:心脏好舒服




第二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手腕,因为手腕上有心经对应的神门穴。按照中医理论,人体内的元气循环会在神门穴经过。如果元气循环得顺畅,身体就好。让神门穴保暖,就能让心脏更加健康。


七分袖与九分袖的衣服,这个时期最好不要穿,袖口尽量能达到拇指根部,也可以戴一副稍长点的手套。



03


腰腹捂一捂:下肢不麻木




第三个需要保暖的地方就是腰腹。人的阳气以肾为本,肾居于腰腹部,一旦有风寒侵入,就容易出现下肢麻木、疼痛、腰膝酸软等问题。 


04


小腿捂一捂:脑袋不痛苦




最后需要保暖的地方是小腿,尤其是小腿外侧,这里也是保护阳气的地方。有些人在寒冷的天气里会出现头痛等症状,正如老话所讲“寒从脚起”。 



惊蛰记三动


01


揉足三里:养脾胃




养脾胃可揉揉足三里穴(膝关节外侧向下量4横指)。按揉时小腿略向前伸,食指按放在足三里穴上,中指压在食指上,两指一并用力,按揉1分钟。 

02


推搓两肋:疏肝气




感觉肝气郁结时,可以试试疏肝的运动——推搓两肋法:即双手按腋下,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,两手接触时返回,来回推搓30次,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。 



03


热搓腰部:活肾水




惊蛰,该注重肾水的调养。腰为肾之府,先将两手对搓至手心热后,分别放在腰部两侧,手掌贴着皮肤,上下按摩腰部,直到有温热感为止,每次约200下。


来源: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健康时报  责任编辑 刘东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