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若觉得生活无趣,不妨读读王子猷

发布时间:2017-11-27 浏览量: 568

如若觉得生活无趣,不妨读读王子猷

江徐的自留地2017-11-27 09:10
0评论收藏

[摘要]诗人和俗人的区别就在于,如果有十块钱,俗人全都用来买菜,诗人会留一部分用来买水仙。

 

如若觉得生活无趣,不妨读读王子猷

以审美的方式,随心而活,无为的人生也很美丽。

1

说到王子猷,知名度可能不是太高,不过他出生在真正的名门贵族。关键是,他的人生也算传奇。

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。 ”刘禹锡这两句诗,包含了魏晋时期两大豪门望族。王,乃山东琅琊王氏;谢,乃河南陈郡谢氏。

王子猷就出生于王氏豪门。

王王氏家族成员,有一个算一个,都是有头有脸、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的大人物:书圣王羲之是王子猷父亲,东晋政权奠基人王导是他父亲的伯伯,史上具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是他二嫂,中国山水古诗开山鼻祖谢灵运是他妹妹的外孙……

总之,一个个都很有能耐,各有作为。

王子猷自己例外。无心权术,文艺上也没留下什么了不起的作品。

2

正是这个无所作为,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魏晋人士,连诗仙李白都被他圈粉——

“乘兴嫌太楚,焚却子猷船。梦见五柳枝,已堪挂马鞭。”

——有一年,在江上,月色撩人,山花欲燃,李白突然想去找一位叫韦冰的朋友喝酒,只恨船太慢。这让他想起王子猷的雪夜访戴;

“桑落洲渚连,沧江无云烟。浔阳非剡水,忽见子猷船。”

——有一年,李白送弟弟外出工作,眼看江水苍茫,黄叶飘飞,他又想到王子猷当年雪夜访戴的往事;

“草裹乌纱巾,倒被紫绮裘。两岸拍手笑,疑是王子猷。”

——有一年,李白与友人在秦淮河畔喝酒赏月,青天玉钩,众人欢笑,醉眼朦胧中,他以为王子猷就在对面……

像他这样心心念念,算不算真爱粉?

究竟,王子猷具备怎样一番魅力呢?

3

《世说新语》中记载这样一则故事:

王子猷曾经有段时间借住在朋友家。刚刚搬进去,他就命人在院内栽种竹子。

仆人觉得没必要,就问道:“只不过暂时住一段时日,何必劳烦呢?”

王子猷吹着口哨,沉吟好久,然后说了一句:“何可一日无此君?”

人生于世,怎么可以一天没有竹君相伴啊!

这是一种审美的生活方式。

别人觉得麻烦,在王子猷看来,房子虽然是借来的,生活却是自己的。所以,哪怕只住一个月,一个星期,也得种上竹子。

如若觉得生活无趣,不妨读读王子猷

张大千《子猷看竹》

觉得夸张么?

不过后世不少文人墨客都像他这样钟爱竹。

苏轼说: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。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医。”

司马光在《种竹斋》里中直抒胸臆:“吾爱王子猷,借斋也种竹。一日不可无,潇洒常在目。”

——可以说,这是不折不扣的偶像崇拜和效仿。

李清照父亲李格非也爱竹,在屋舍门前种竹,并将居所取名为有竹堂。

诗人天生懂得如何诗意生活,以审美的眼光对待人生。

诗人和俗人的区别就在于,如果有十块钱,俗人全都用来买菜,诗人会留一部分用来买水仙。

没有审美力是一种绝症,知识也救不了。”俗不可医,可不就是绝症么?想来说过这句话的木心,如果遇到苏轼、王子猷这帮人,定能聊到一块去。

4

依然是关于竹子的故事。

有一次,王子猷路过吴中,听说某位士大夫家的竹园极好。

这位士大夫当然听闻造访者大名,为此特意将庭院洒扫布置一番,恭候这位很有背景的王公子。

不承想,王子猷“径造竹下,讽啸良久”——他直奔竹林,习惯性地对着竹子吟诵了一会,然后转身离开,至于这个竹园的主人是何许人,此人在哪高就,处于什么职位,并不在意。

毕竟,他要赏的,纯粹只是那片竹子。

如若觉得生活无趣,不妨读读王子猷

刘旦宅《子猷看竹》

“到门不敢题凡鸟,看竹何须问主人。”

王维有一次与朋友相约,进山探访某位隐士,吃了闭门羹,写下这两句诗,其中典故便由王子猷而来。

民国时期,钱锺书写了《围城》,拍成电视剧播出之后,火了。

一时间家里电话几欲被粉丝打爆。终于忍无可忍,钱锺书以惯有幽默把某位海外粉丝怼了回去:“你吃了鸡蛋觉得味道不错的话,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?”

换个角度看,钱老倒有看竹何须问主人的魏晋遗风。

看竹不问主人,吃蛋不问母鸡,是一种不为虚名俗利所役,纯粹审美、纯粹享乐的人生态度。

5

关于王子猷,最著名的故事,是让李白在若干首诗作中一再提及的雪夜访戴。

那才是一次真真正正的,说走就走的旅行——

王子猷住在山阴(今绍兴),某天夜里下大雪,他起床,走到室外,赏着雪景,喝着小酒,吟诵了左思写自然山水的《招隐》,突然想起朋友戴安道。

当时,他在绍兴,戴在嵊州。他才不管外面什么天气,什么时间,也不管路途遥远,立马命人准备船只,向戴安道所在之处出发:

“时戴在剡,即便夜乘小舟就之。”

如若觉得生活无趣,不妨读读王子猷

张渥《雪夜访戴图》

这种不管三七二十一,说、走、就、走的勇气(或者说痴气),今人还有么?

我们更多的会想,这么冷,出去肯定会感冒。就算冒出这种说走就走的念头,另一个念头也会立马跳出来阻止——发什么神经,明天还要上班呢,翘班的话全勤奖就没啦!

同时,我们是否也因为这样的规矩和稳妥感到人生无趣,除了工作、压力、买房、储蓄,似乎没有别的?似乎很难发自内心感到很爽很痛快?

按部就班是今人可悲的困缚,兴之所至早已沦为消费不起的品性。口口声声念叨着说走就走,实际上,我们做不到如此放达随性。潇洒走一回,只是唱唱而已。

人家王子猷,船行了一夜,终于到达朋友家门口。接下来的言行,再一次雷到别人——他决定——直接打道回府,原因是:

“吾本乘兴而行,兴尽而返,何必见戴?”

为此,有人说他作,有人觉得他是古代的行为艺术家。

换个位置看,何尝不是我们自己活得太乖太具备目的性?不达目的誓不罢休,往往被标榜为执着的美德。人家本来就没把访问朋友当做目的,来去不过乘兴。

瞻前顾后,逼迫我们在现实中苟且。

远忧近虑,让我们习惯向生活妥协。

王子猷偏不。

少一点目的,多一点享乐;少一点功利,多一点纯粹;少一点按部就班,多一点兴之所至,以审美的方式,过随心所欲的生活,就是王子猷。

随心为并非任性,而是将自由归还生命。当一个人看清自己的本心,才可能有勇气做真实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