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
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
每晚一卷书(JYXZ89896)——每天读一点好书,3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。点击标题下蓝字“每晚一卷书”关注,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、有意思的延伸阅读。
来源:麦家陪你读书(ID:mai1964)
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大智之人,庄子绝对算得上一位。
庄子的思想既有丰富的哲学思考,又有浪漫的情感所托,宛如万花筒,从每个角度都可看出其中的缤纷与瑰丽,时至今日,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。
蒋勋说:
庄子是善于说故事的人,他的故事是神话,是寓言,像今天的魔幻文学,充满想象力和好奇,充满活泼的画面。
今天和大家分享庄子的5个故事,一起体味庄子的大智慧。
1
不要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
庄子在《逍遥游》里,写了一条名为鲲的鱼,能化作鹏,遨游于九天。
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,翅膀拍打水面,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,乘着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。
蝉和小斑鸠却讥笑鹏说:“我们有时飞不到树上,落在地上就是了。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?”
麻雀也讥笑鹏说:“它要飞到哪里去呢?我一跳就飞起来,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,在蓬蒿丛中盘旋,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。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?”
斑鸠和麻雀,没见过“惊涛骇浪,卷起千堆雪”的壮阔景象,没有御风而上,直冲云霄的能力,又怎会知道大鹏奋力遨游,去往心之所向时的憧憬与期盼呢?
人人生而平等,没有高低贵贱之分,但在认知和层次上,确实有高下之别。
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,喜欢对自己看不惯的事物品头论足:
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?到头来连个对象都找不到。
花那么多钱出国留学,毕业后的工资还没专科生高。
小小年纪就打扮得花枝招展的,一看就不是正经家庭的。
抑郁症都是没事给闲的,你让他996试试,看他还抑郁不?
……
遇到这样的人,同他们争辩,最后都会沦为一场人身攻击。
有人说,真理愈辩愈明。
但争辩有个重要前提:参与的人要处于同一个层次。
与其鸡同鸭讲,对牛弹琴,不如做好自己,让时间开花结果,给出最强有力的证明。
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,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你的解释。
2
不要羡慕别人的人生
在《庄子·人间世篇》有这样一个故事。
某日,庄子和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,见一株大树,枝繁叶茂,耸立在溪旁。
庄子问伐木者:“如此好大木材,怎一直无人砍伐?”
伐木者回答说:“这棵树木一点用处都没有,用来做船,船就会沉在水底,用来做房屋的柱子,容易受到虫子的腐蚀,因为它不是一棵成材的树木,所以并不砍伐它,才能有如此之久的寿命。”
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无缺的。
你羡慕富豪可以开豪车住别墅,可能他每天都要面对银行的追债。
你羡慕二十多岁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,可能他正在为找一份工作而苦恼。
你羡慕的生活背后,都藏着你看不到的苦难。
毕淑敏说过:
人的生命是一根链条,永远有比你年轻的孩子和比你年迈的老人,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,有一宗谁也掠夺不去的财宝。
你要明白,世界之大,总会有人比你更加优秀,但你身上也一定会有别人所欠缺的美好。
那些过得好的人,路并没有比我们好走多少。
人活一世,看清自己远比羡慕别人更重要。
毕竟生活是自己的,心中有海,眼里有光,才是最好的生活状态。
3
不要随意评判他人的生活
有一天,庄子和惠子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。
庄子说:“你看这些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快乐。”
惠子却说:“你不是鱼,怎么知道鱼的快乐?”
庄子答道:“你又不是我,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?”
相信高中的时候,很多人就在语文课本上学过这个故事。
还记得当时老师讲解的重点,是庄子以艺术的心态看待世界,将自己的快乐延伸到外物,眼睛所见之处即是风景。
现在回头看这个故事,我又读出了些许不同的意味。
人鱼不同,我们无法判断鱼的快乐。
人和人之间,由于成长环境、生活习性、认知层次的差异,其不同之处,远远超过人和鱼。
喜欢吃辣还是吃糖,打扮保守或是前卫,选择结婚还是单身,都不应成为我们评判他人道德的标准。
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的作者菲茨杰拉德说过:
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,还能正常行事,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。
真正的成熟不是智力上的升级,而是格局上的提升。
而这个格局,就是懂得尊重他人的喜好,包容不同的观点。
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”,人不应该轻易对任何人和事下判断。
有时候,沉默是一个人最高的修养。
4
不要活在别人的眼里
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,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。
有人急忙报告惠子:“庄子来,是想取代您的相位。”
惠子很恐慌,想阻止庄子,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天三夜。
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:
“南方有只鸟,其名为鹓雏,您可听说过?这鹓雏展翅而起。从南海飞向北海,非梧桐不栖,非练实不食;非醴泉不饮。
这时,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,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。
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,仰头视之道:‘吓!’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?”
庄子“视权贵如腐鼠”,惠子汲汲于求的名利,他根本不屑一顾。
人生在世,财富和权力并不是唯一的指标。
被别人所裹挟,为了世俗的成功而活,是很多人迷失自我的原因。
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,我们太容易被外界改变,而丢失了自己的原则和初心。
当大家都迷恋快的时候,慢下来逆流而行,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毅力。
无法重来的一生,何必把世俗的枷锁套在自己的脖子上?
直面真心,肆意而活。别人眼中的成功再闪耀,都比不上你忠于自己的模样。
5
不要害怕生命的结局
庄子的妻子死了,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,见庄子岔开腿坐在地上,鼓盆而歌。
惠子责问道:“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,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,你不哭泣也就算了,竟然敲着瓦缶唱歌,不觉得太过分了吗!”
庄子说:
“不对。她刚死我怎么会不悲伤呢?
然而,气又变而有形,形又变而有生,今又变而为死。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。”
在庄子看来,人的生死变化,犹如春夏秋冬四时更替,都只是自然现象而已。
过度沉溺悲伤,并不会改变自然运行的规律,让人死而复生。
但要说庄子置死生于度外,我是绝不认同的。
鼓盆而歌,只不过是悲歌当哭而已。外人看来庄子“乐死”的行为,实则是他舒缓心中痛苦的手段。
在庄子看来,死亡只是人生戏剧中的最后一幕。
既然无法决定生死,不如好好装点人生这场大梦,在梦醒之前,尽情造作。
▽
我们在读《庄子》的时候,常常觉得他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,只是讲了一个故事。
然而,不知不觉中,他已经对生命做了最深刻的诠释:
只要有一颗飞翔之心,可以像鲲鹏一样振翅高飞,活出最灿烂最辉煌的生命状态;
生活中很多事情如同蜗角之争,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处理,进而汲取生命之本;
现代人被世俗价值捆绑而疲于奔命,何不像泥中乌龟一样,秉持初心,活出真实自由的自己?
从庄子这五个故事中,愿我们有所悟、有所得,达到更好的生命境界。
- End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