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构建预算模型(五)-人力成本预算

发布时间:2018-04-09 浏览量: 792
人力成本是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支出项目,虽然其支出方向包括生产成本、制造费用、销售费用、管理费用等,但基于其管理的专业性及统一性,按照业务驱动的原则,在预算中,将人力成本作为一个整体从支出源头进行统一规划是必要的。
一、人力成本的特点
(一)统一管理
尽管企业的人力资源会分布于不同的部门及业务领域,但为促使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,人力资源则是由专门部门统一管理的,部门的责任一般会局限于提出人力需求及考评建议。为支持此管理模式,人力资源规划亦须加强统一性和整体性。
(二)专业管理
人员的管理不同于企业其他的资源,作为有个人意识且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社会主体,如何在保障个人合法权利的基础上激励员工为企业目标服务,需要专业人员依据企业现实设计相应人员结构、薪酬结构、激励措施等,人力成本会因此而有不同的变化,所以,人力成本预算需要依据人力资源专业管理措施改变而改变。
二、人力成本预算维度
人力成本支出预算的目的是对人力成本的部门分布、结构及总体规模进行预计,需要完成的预算维度包括:
(一)业务维度
1、薪酬项目
可能的项目包括:基本工资、绩效工资、社保基数、社保金额等
2、所属部门
如:战略规划部、人力资源部、行政部、生产部、财务部等
3、工作属性
如:管理人员、销售人员、生产人员等
4、工作岗位
5、岗位等级
(二)财务维度
包括工资总额、社保金额、生产成本-人工成本、制造费用-工资、管理费用-工资、销售费用-工资。
三、人力成本预算逻辑规则
依据企业管理基础及对人力成本预算明细度的要求不同,人力成本可能采取两种不同的预算模式:
(一)按照明细逐级汇总的模式
在这种模式下,人力资源部门汇总每个部门提出的人力需求,在考虑人员增减因素的情况下,根据薪酬政策逐个计算在预算期的基本工资、奖金、社保基数、社保金额等。并按照人员的部门、工作属性分类汇总等到“生产成本-人工成本、制造费用-工资、管理费用-工资、销售费用-工资”的金额。
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预算模式,但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及部门人力需求的预测有较高的要求,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,一般会采取第二种预算模式。
(二)总额预测模式
这种模式是基于企业人力成本控制的总体要求,在一定层级上(岗位、部门、企业)按照工资总额预计增长率,从而对人力成本进行预计,并采取相对粗略的方式将人力成本归集到生产成本、制造费用、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等。可能的预算逻辑规则如下:
1、工资总额(社保基数)=上年工资总额(社保基数)*预计增长率
增长率可以按照资源配置重点要求按照不同部门分别设置。
2、绩效工资=基本工资*绩效工资占基本工资比例
3、社保金额=社保基数*相应的社保缴纳比例
将人力成本归集到相应会计科目时,可以按照部门属性汇总归集,也可以按照历史经验比例将总额直接分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