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不久,某省数十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取消高新资格并被追缴税款的消息,再度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。梳理公开信息发现,这些企业被取消高新资格的重要原因之一,就是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。从实践看,高新企业研发费用归集不准确,加计扣除自然很难合规。
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,所以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务方面的扶持力度很大。
按照根据国家出台的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》,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按15%征收,亏损结转年限延长至10年,研发费加计扣除、地方上还有财政补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。在这重重诱惑下,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18万大关。
一直以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着“名声响、扶持大、认定简单”而受到其他企业羡慕,但是从2018年底以来,不断有高企被摘帽:
北京:2018年11月28日,中关村727家企业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;
江苏:2018年12月10日,江苏取消48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;
武汉:2018年12月17日,武汉"高新技术企业军团"被大批"裁军",500家企业中有90家未通过审查,其中62家为自动放弃;
……
按国家高新企业认定规定,2016年以后申请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为三年。当时,正是各省对该类企业三年一复审的结果出炉之时。
这些企业多数是因为在材料上、财务数据上弄虚作假。特别是很多中介机构和审计机构,为了快速赚取代理中介费,怂恿甚至操刀为企业“包装”申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,导致“伪高企”和“假高企”铺天盖地而来。
该来的迟早会来。被查到的只是少数,没查到的也并未安全。今年,这阵高企审查风还会接着刮。
(羊城晚报)2019年6月消息:广东取消54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;
(山东青岛科学技术局)2019年7月消息:取消3家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资格;
……
一旦复审不过,巨额“补税+滞纳金”将成为惩罚标配。这不,下面这家上市公司未通过高企复审,补交巨额税款,得不偿失!
2018年12月18日,上市公司中装建设于2018年进行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复审,前段时间复审结果公布,该公司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复审未获得核准,因此须补缴1月~9月所得税额约为2228.49万元,占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约为16.77%。
2019年高企认定前后将严查,不合格就摘帽!
重点抽查2017年度通过认定的高企,抽查企业数量不低于该年度认定总数的10%。抽查按不同行业、不同类型、不同体量的企业抽取,重点抽取以下四类企业:
(1)高企火炬统计年报中,研发投入占比低于高企认定要求的企业;
(2)高企火炬统计年报中,年主营收入下降高于10%的企业;
(3)过去三年纳税总额低于各级应给予的高新技术企业补贴额度的企业;
(4)过去三年发生过重大环保、质量安全等事故和列入非正常经营名录内的企业。
对经核查不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企业,将依据相关规定,申请上级科技部门取消企业高企资格。
严格的审查风吓得企业不敢申报高企怎么办?
只要你的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要求,对自身企业技术领域理解准确;有创新精神,保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;诚信经营,不偷税漏税,不弄虚作假,就放心大胆地去申请吧。